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

9001w以诚为本入口艺术硕士(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类别代码:135108

2021.9.13日

一、专业领域简介

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教育区别于艺术理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并兼顾艺术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其教学成果强调创作实践,旨在培养艺术创作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我校艺术教育始于1988年,拥有一批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以理论为基础、以创新实践为导向的教学风格。9001w以诚为本入口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的艺术设计领域依托于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三个研究方向设立。我校教学和实验设施全面,配有服装CAD实验室、立体裁剪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流行资讯实验室、交互设计体验实验室、数字三维输入与输出实验室、数码快印实验室、数字平面艺术实验室、模型与雕刻制作实验室和丝网印刷工艺实验室等。下设服装与服饰设计协同创新平台,产品设计协同创新平台,中国传统绘画研究所,产品设计研究所,服装设计研究所,承担学院研究生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配有为专业研究的资料室,为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培养目标

艺术设计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专业知识、高水平专业技能及良好综合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该领域毕业生应能够胜任艺术设计实践、教育、管理与策划等工作,并具备跨专业实践及自主创业的能力。

培养要求:

1、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高水平的艺术设计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

3、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对外交流。

三、专业方向

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方向:本方向以字体、图形、图像等元素的视觉化设计及数字技术中的视觉传达设计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积极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与大众社会、文化艺术、商业活动、现代科技等相互之间的密切关系,强调交互与体验、多种媒体技术的互渗与结合,艺术性、人文性与技术性的高度结合。立足在地产业需求,培养能较熟练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能从事视觉设计相关领域的高层次设计人才。

产品设计方向:本方向立足在地产业需求,注重产品设计发展方向及前沿动态。以创新性、执行力、跨学科、共协同为理念,以家居用品、智能交互类产品、高龄者及儿童产品的开发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关注艺术、技术、商业、社会等多重因素。旨在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高水平的项目研究能力、扎实设计技能、良好设计沟通与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产品设计人才。

服装与服饰设计方向:本方向以时尚流行趋势、服装设计技法、服装造型技术、服装面料染织纹样与材料构成技术等进行服装产品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强调服饰艺术与其相关学科的交叉,塑造独特艺技服饰产品设计理念和多元创新表达方式,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应用能力。深入分析研究服装设计技术,进行服装市场创意设计、时尚与功能性设计、传统服饰设计与创新以及高级时装的立体设计创作实践。立足在地产业需求,培养能在品牌服装设计、服饰品、纺织品设计、品牌服装企划与营销等方面的高层次设计型技术人才和技术型设计人才。

四、招生对象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五、学习方式及年限

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六、培养方式

1、培养过程中应突出艺术设计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素质培养,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训练。

2、各专业方向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从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3、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作为校外导师。校外导师应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4、课程学习采取面授、自学、讨论和创作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艺术设计创作的综合实践能力。

七、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艺术硕士专业(艺术设计领域)学位课程总学分56学分。具体课程学分安排:

必修课中公共课8学分,专业必修课程34学分。其中,实践类课程(34)学分,含开放性实践课程(8)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11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不少于3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独立环节3个学分。

八、艺术硕士(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附件艺术专业学位(艺术设计领域)硕士研究生课程模块设置模板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1

2

3

4

5

学位

公共学位课

8

思政课程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理论类课程

必修(2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理论类课程

必修(1学分)

外语课程

4

英语读写

32

2





理论类课程

必修(3学分)

英语听说

16

1





专业英语

16

1





实践类课程

必修(1学分)

素质课程

1

论文写作指导

16

1





实践类课程必修(1学分)

专业学位课

34

全部专业领域

(8)

设计史论★

64

4





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32

设计方法★

64

4





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32

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方向核心课程

(26)

品牌设计与策划★

64

4





实践类课程

地域文化与视觉设计★

48

3





开放性实践课程

视觉设计媒介与应用★

48

3





实践类课程

数字化设计与应用★

48

3





实践类课程

新媒体交互设计★

64

4





实践类课程

动态影像设计★

64

4





实践类课程

专业考察、调研(一)★

2周

2





开放性实践课程

专业考察、调研(二)★

3周

3





开放性实践课程



产品设计方向核心

课程(26)

人机系统交互研究★

48

3





实践类课程

认知与感性设计★

64

4





实践类课程

产品与服务系统设计★

64

4





实践类课程




产品开发策略与实践★

48

3





开放性实践课程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64

4





实践类课程

设计与商业★

48

3





实践类课程

专业考察、调研(一)★

2周

2





开放性实践课程

专业考察、调研(二)★

3周

3





开放性实践课程

服装与服饰设计方向核心课程(26)

服装人体工学研究★

48

3





实践类课程

服装设计方法研究★

48

3





实践类课程

服装造型创意设计与实践★

48

3





开放性实践课程

品牌服装设计与实践★

64

4





实践类课程

数字化服装设计与应用★

64

4





实践类课程

时尚产品开发策略与实践★

64

4





实践类课程

专业考察、调研(一)★

2周

2





开放性实践课程

专业考察、调研(二)★

3周

3





开放性实践课程

非学位

专业选修课课

8

全部专业领域

文创设计与工艺研究

32

2





实践类课程

CMF设计研究

32

2





实践类课程

乡村传统文化的创新

32

2





实践类课程

参与式设计

32

2





实践类课程

数字艺术与传统文化

32

2





实践类课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及民间美术研究

32

2





实践类课程

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方向

数据与视觉可视化设计

32

2





实践类课程

可持续性设计

32

2





实践类课程


产品设计方向

设计研究方法与应用

32

2





实践类课程




家居产品与空间设计

32

2





实践类课程

服装与服饰设计

传统服饰创新设计

32

2





实践类课程

服装新材料与新工艺

32

2





实践类课程

公共选修课

(不少于2门,不少于3学分)

详见9001w以诚为本入口研究生公共课程设置表

独立环节

(3学分)

学术交流与学术讲座(20次)

1

实践类课程

创新创业

2


实践类课程

艺术硕士专业(艺术设计领域)学位课程总学分56学分。必修课中公共课8学分,专业必修课程34

学分。其中,实践类课程(34)学分,含开放性实践课程(8)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11学分,其中公共

选修课不少于3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独立环节3个学分。


备注:带★为设计学类领域核心课程。

九、毕业考核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申请者,在修学规定课程和获得规定学分的同时,须完成包括专业实践能力展示和专业学位论文答辩两部分组成的毕业考核。专业实践能力展示体现申请人的专业技能水平,专业学位论文答辩体现申请人思考专业技能所表现出的综合理论素养与阐述能力。两部分构成评价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专业水平的综合依据,均须达到合格标准,缺一不可。毕业考核总成绩计算方法为:专业实践能力展示占70%、专业学位论文答辩占30%。毕业考核各环节均应公开进行,可以在专业实践能力展示达到合格水平后再进行专业学位论文答辩,提倡专业实践能力展示和专业学位论文答辩同时进行。

1、总体要求

专业实践能力展示是研究生毕业考核的重要方面,应体现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应用价值。反映出申请人良好的专业理解力、驾驭力和想象力,因此各专业方向在质和量上均须提出具体要求。

2、具体要求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研一、研二期间每学年举办年度作品汇报展,(学院严格把关作品质量,组织评审小组评审),研三举办毕业作品汇报展。

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

平面类:要求完成完整的设计项目一个,包括前期的调研过程和思考设计流程,完整的品牌形象与策划方案与设计应用一套(不少于

40页),或系列平面设计作品一套(不少于20幅),或其他综合媒材作品一套(不少于10件)。

数字影像类:纯实拍类不少于8分钟;实拍与计算机图像结合不少于6分钟;纯计算机图像不少于4分钟。

交互:完成5个交互操作。

所有类别提供不少于40页作品集。

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专业学位申请人需提供毕业创作作品1套(件):实物模型、设计报告书、完整的展陈方案。(其中设计报告书包含文献收集与评述、创作理念与设计策略、设备及资源安排、研究方法与过程、设计过程、设计成果、设计反思等),提供不少于40页作品集。

服装与服饰设计:

专业学位申请人需提供毕业创作服装1个系列6套,需提供完整的设计方案(其中包含设计调研、设计流程、制作过程等,不少于40页)。提供不少于40页作品集。

(二)专业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

艺术设计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皆应提交专业学位论文并完成答辩。

具体要求如下:

1、专业学位论文应与专业实践能力展示内容紧密结合,须根据

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专业特点,针对本人在专业实践中的问题、案例、方法等研究进行分析和阐述。

2、专业学位论文须符合《艺术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论文写作规范》,杜绝一切学术不端行为。

3、专业学位论文的撰写,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具有原创性与现实指导意义。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含谱例、图表)。(三)毕业考核委员会

由相关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毕业考核委员会,考核学位申请人专业实践能力展示和专业学位论文答辩是否达到合格水平;学位申请人的导师不能担任考核委员会委员。

十、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毕业考核合格者,经授予单位学位委员审核批准,授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颁发艺术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十一、学业档案

本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学分、成绩等)、专业实践能力展示(现场展示的作品电子文件等)和专业学位论文答辩相关资料须纳入个人《学业档案》,由培养单位存档。

培养方案由本学科负责人组织制定,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报学校研究生处备案后实施。培养方案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特殊情况需要修订的,必须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报研究生处审查备案。

研究生开放性课程考核细则及其他管理办法详见《9001w以诚为本入口9001w以诚为本入口艺术硕士(艺术设计)培养方案实施细则》。

十二、本培养方案自2021级研究生开始实施



9001w以诚为本入口|最佳线路